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赵启正等专家出席“公共外交学理创新与智库建设”项目开题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4-15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校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公共外交学理创新与智库建设”于4月15日上午在行政楼305会议室召开了项目开题会。开题会邀请了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郭宪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三位专家进行答辩。我校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彭龙到场会见专家一行。周鑫宇、史泽华、李永成、顾杭等团队学者在开题会上汇报并讨论。

周鑫宇代表项目团队就研究设计做主题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公共外交研究的缺陷、分类方法、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核心假设、研究视角、智库作用、预期成果、组织分工和最终目标等方面。报告认为,目前公共外交理论研究存在学科失衡、战略缺失和学理浮浅等缺陷;中心团队将从历史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国别等视角,与国内外兄弟机构建立学术共同体,结合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展开研究;在发挥智库作用方面,中心将定期向政府提供政策报告,为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咨询服务等。

赵启正高度肯定了北外团队的研究设计,就开展公共外交的迫切性、公共外交定义的混乱、软实力与公共外交的关系、公共外交的文化基础、公共外交的困境等方面对报告提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评议。郭宪纲指出,在研究视角上,团队研究可以加入科技史、经济学、宗教等学科的方法;在智库建设上,围绕“一带一路”与公共外交关系的政策报告或将得到重视。雷蔚真则认为公共外交的兴起是必然的,互联网深化了外交民主化进程,并提出从现象研究转向本质学理研究、从对策研究转向理论研究、从单一化研究转向多学科研究。公共外交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对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可能具有反哺意义,反过来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在开题会场的会见中,彭龙校长介绍了北外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学校未来要实现对中国所有建交国家语言的全覆盖,并将语言学习和区域国别、公共外交等研究结合起来。学校还将利用优势政策和多种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政治学学科博士点的突破。

赵启正对北外在公共外交研究领域的探索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北外应该发挥天然学科和资源优势,结合国家未来长期战略需求,继续成为国内高校公共外交研究的引领者。其中尤其要培养好公共外交的人才。他再次重提5年前北外成立国内第一家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时的观点:世界公共外交研究和教学都向美国南加州大学看齐,北外应当有实力成为世界上新的公共外交研究重心。

科研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专业硕士旁听了开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