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和西方国家将“重返亚太”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时,不应只是把重心转向中国。韩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等国家都对中国保持着密切关注,但它们同时也知道,如果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将有足够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冲击中国的主导地位。
在5月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实力与公共外交”会议上,来自亚太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们讨论了运用软实力促进战略利益的最佳方式——即要吸引而不是强迫。这次圆桌对话强调了依靠公共外交创新来实现软实力目标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地,媒体将越来越多的人联系在一起,并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公众期望能够参与到影响他们生活的政治决策中,反过来,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在进行外交活动时不能脱离公众的监督和参与。
公共外交的兴起是世界政治变化中的实质。公共外交的理论并不复杂,但将其应用时需要想象力和长期的坚持。
会议上讨论的其中一点就是“协作式公共外交”,即众多国家协同合作以让区域中的公众接受新的理念,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时将尤为重要。大多数亚太地区国家的未来将以某种方式和太平洋或某种产业联系在一起,如捕鱼业和它派生的相关产业。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国家一直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现在它们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这种资产的脆弱性。协作努力将在修改优先事项和政策时为争取地区政治支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朝鲜的军国主义是太平洋地区的另一重要问题,公共外交可以致力于组织该地区展开核军备竞赛。在强硬措施面前,软实力最为有效。美国希望可以通过外交方式控制朝鲜,但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只有在相信美国会保护它们的情况下才会信任外交手段。会议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朝鲜开发的核武器导弹无法发射到夏威夷或者加州,但是却可能摧毁首尔或东京,美国会使用硬实力和进行军事干预吗?除非美国的回答“是的”,否则紧靠软实力无法劝阻那些国家不再开发自己的核武器。
而在和中国的比赛中,奥巴马访问越南也表明了博弈正在进行。美国和越南公众接触可以加强自身在该地区的地位并能加强越南和中国之间的历史仇恨。美国正是看到了公共外交的战略价值,给中国找家门口的麻烦。
以上,软实力比军事硬实力或者经济制裁更可取。虽然朝鲜是个需要硬实力来解决的大难题,但在应对中国和许多区域内国家时,依靠软实力是最合乎逻辑的做法。在亚太地区或者其它地方,全球化和新媒体的结合使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大幅增加,这是该地区的政治领导人需要认识到的。
(刘爱冰编译)
www.huffingtonpost.com/philip-seib/public-diplomacy-in-the-p_b_1009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