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前沿 >> 公共外交前沿动态 >> 正文

观点:中国医疗外交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6-21 [来源]: [浏览次数]:

David Volodzko,《外交学者》,2016.4.12

中国的医疗外交拥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63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之后中国就派出了一支医疗力量,并自此成为一项传统,中国多年来一直持续向非洲派驻医疗队伍提供医疗援助。时至今日,这一援助的规模在不断更新扩大,仅去年一年就有1500名医护人员前往非洲。

抢险救灾也是中国医疗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中国派出了49人的救援队,2010年海地地震,中国又派出了60人组成的医疗队,而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中国救援队的身影在短短的48小时内就出现在了日本的土地上,成为最早加入日本地震救灾的国际救援力量之一。

除此之外,中国对世界卫生组织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施思明是中国著名外交家,他曾于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以中国代表团组员及医学专家身份出席了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成立预备会议,即旧金山会议,襄助中国代表团制定《联合国宪章》及世界卫生组织规章,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起人和创建人之一。现任的世卫组织总干事冯陈富珍同样来自中国,她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的贡献受到许多国家的称赞。

不难发现,中国的医疗外交动作在不断加快,很多评论员认为这是中国获取合法性、塑造正面形象的一种公关行动。一方面,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速下滑的发展阶段,需要在其他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来凝聚国内民心,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指责仍然频发,中国需要找到一个展示自己关注人道主义的途径与方法。

尽管对于中国医疗外交的质疑声音众多,但这种批评并不是对它加以否定。很多事实都可以表明,自2003年非典之后的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与对外医疗援助中,中国政府都把拯救生命置于政治粉饰之前,并同世卫组织建立了更加紧密与透明的合作关系。尽管有人仍然声称中国的这种做法是出于政治上的算计而不是人道主义的考虑,是想利用公共卫生事业来增加自己的软实力进而保持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明眼人都会看到中国为世界卫生事业正在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中国真的想利用拯救他人生命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软实力,那我们何必要阻止他们呢?尤其是当今世界上还充斥着一些乱七八糟的软实力形式,比如日本的肥皂剧之类的东西。

(李锴华编译)

thediplomat.com/2016/04/chinas-medical-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