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论坛编辑部,2016.5.2
预计到2017年年初,亚洲地区将达成一项重要的经济协议,通过区域合作带动国内改革与经济自由化,进一步推动各国的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被认为是亚洲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回应,预示着下一阶段亚洲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RCEP与过去亚洲地区的合作存在质的不同,它覆盖的领域更加全面,需要各国付出巨大的政治意愿,这就为经济外交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虽然此前东亚并不存在相互优惠的地区协定,但是开放的贸易与投资给这一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增长动力,其经济体量已经可以与欧盟及北美自贸区相提并论。随着东亚经济的不断攀升,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经济政策,由商品贸易和直接投资转变为服务贸易与生产网络投资,并进一步放开对资本的管控来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这也就意味着对外经济不只是跨国这么简单,它必须包括一系列的经济和制度改革,否则难以激活经济发展的潜力。
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停滞和多哈回合的无处可去让亚洲国家转向相互优惠的双边协定。然而自由贸易协定的激增并没有带来支持者宣称的巨大好处,也没有导致批评者所说的损害。这其实不难理解,这些协定排除了敏感的经济部门并缺少国内改革的支持,不过是把原本就很低的关税再降一点点,所有的动作都只是原地踏步,自然不会有任何效果。
因此,像TPP和RCEP这样的大型区域安排就肩负起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TPP包括亚太经合组织东太平洋的成员,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和秘鲁,还有部分RCEP的成员国,如澳大利亚、日本、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但是,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印度和其他东盟国家并不在其中。一个新的经济断层线已在沿着TPP的边界形成,例如一些制造商正在从中国转移向越南,从而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的优势,而这只是大量自非TPP成员国转移投资和贸易案例中的一例。部分作为对TPP的响应,由印尼牵头的RCEP正式启动。
RCEP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将包括一个持续的经济合作议程,为国内机构改革提供地区支持。这就使得RCEP成为各国建立政治和经济改革信息的重要工具,为亚洲的下一次重大结构转型奠定基础;同时,由于该合作议程并不是一次性博弈的过程,它将有能力为各国设定约束性指标和承诺,带来更加深度的合作与改革,帮助帮助各国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
谈判仍在紧张进行之中,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东亚地区的一次有益尝试。从现在的情况看,RCEP协议交付所需要的要素已经万事俱备,唯独只差一个东风:一些领导力。
(李锴华编译)
www.eastasiaforum.org/2016/05/02/seizing-the-moment-in-asian-economic-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