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im Winter,墨尔本迪肯大学公民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来源:《外交学者》,2016.3.29
一带一路的文化作用能永久性地重塑地区政治和安全。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示出一幅伟大愿景,即通过能源、电信、物流、法律、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基础设计建设的合作关系,使欧亚大陆和非洲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获得更大改观。然而,虽然这一主题已在过去几年中被专家激烈讨论,但一带一路的重点内涵之“民心相通”却并不受重视。这一倡议往往被含糊地当作中国的“软实力”战略,而忽视了其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文化和历史角色。为解释这一点,本文将以遗产外交为主题,阐述丝绸、瓷器和其他材料的历史,以及关于文明和世界历史的不同理念,在未来几年中塑造国家间贸易、基础设施合作及安全性当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国政府正投入大量资源去办博物馆、博览会、艺术节,并实施各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措。目前中国有3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京剧、书法、针灸等。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中国政府这些举措的目的便是将当下社会与过去的历史遗产连接起来。
正如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所言,文化已成为中国确保国际影响力战略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但该区域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崛起有着根深蒂固的猜疑,因此将一带一路战略放在“民心相通”的大背景下考虑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在历史视野中,丝绸、航海、文化和宗教的相撞也为其他国家开拓了空间,深刻汲取自身在进行当代贸易和国际政治交往中的历史经验。伊朗、土耳其和波斯湾的阿拉伯国家将一带一路视为一个两相权宜的平台,不仅能使他们的文化和文明得到国际认可,还能利用这种历史感提高这个不平等和充满竞争的地区中的政治和经济忠诚度。当下一般认为,软实力的关注点是国家如何通过出口社会和文化商品来保障影响力,不过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复兴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给跨国甚至跨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注入了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这还可以是一种用于外交目的的叙事视角。
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背后浮动着错综复杂的文化纠葛。这段纷繁的文化历史作为一座沟通的桥梁,被简化为一系列的文化遗产叙事,这与政府的外交政策和贸易雄心是一致的。丝绸之路使各个国家和城市间可以对该地区地缘政治的权力转移做出战略回应,并将过去的历史作为在网络化经济中构建竞争优势的手段,反过来也将更好地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已为一带一路计划拨款400亿美元,虽不知其中多少将被用于民间交流,但这个项目建立在共享和连接的理念上,对于提升互信、增进贸易等政治工作有着很深的意义。
(刘爱冰编译)
thediplomat.com/2016/03/one-belt-one-road-one-heritage-cultural-diplomacy-and-the-silk-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