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前沿 >> 公共外交前沿动态 >> 正文

理论:日本公共外交的挑战:一个美国人的视角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5-26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Nancy Snow,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

编选自:Asie Visions 81,2016年2月

日本公共外交的重心几乎全部落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在东亚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针对日本的战争历史叙事和边界争端从未停止,仅仅依赖文化软实力已无法增进日本的国家利益,争取良好的国际舆论。安倍政府时期日本开始转变和升级其公共外交战略,但挑战依然严峻。

首先,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尽管区域内各国有很强的经济相互依赖,但各国彼此争夺地区影响力,国家叙事的竞争很激烈。其次,日本具有一种混合的国家形象:由明星、动漫和流行音乐代表的“酷炫日本”(Cool Japan)与寻求军事正常化、重塑战争历史的“黑暗日本”(Dark Japan)形象相重叠。再次,日本还未拥有沟通世界的有效工具。

一、 东北亚公共外交:精英领导公众

从2012年至今,东北亚公共外交的主题就是争夺地区影响力的虚拟战争。东北亚国家具有很强的经济一体性和依赖性,但彼此矛盾频频,战争记忆和敌人意象使得“新冷战”的说法不绝于耳。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北亚公共外交与西方的差异源于经济上的繁荣依赖和政治上的矛盾敌视。公共外交或者被中国理解为权力政治的内容,或者被日本视为一种低效的外交形式,这都消解了合作型区域公共外交的可能。

东北亚的三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其国内政治都受到政治精英的操纵。公民对政府运作的影响力非常低,这使得公共外交成为精英领导下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这种精英化程度比北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更突出。公共外交脱离公众主要原因在于对与“外交”相对的“公共”一词的理解有偏差,与政治体制也有关。此外,这一区域的媒体并不是超越国界的独立机制,面对地区不稳定并未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反而追求轰动效应、宣扬仇恨。用媒体自己的话说,“民粹主义比合作更受欢迎。”

二、 日本的公共外交:做什么与怎么做

日本的国家形象是多面性的,包括难以摆脱的黑暗面。此外,日本的自律文化和全球化公共外交意识的缺乏都给日本提出了新难题。日本的公共外交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都需要回归日本公共外交现状的讨论。

1. 日本的公共外交实践

日本需要与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竞争吗?并不必要。借用龟兔赛跑的例子,如果中国在东北亚公共外交竞赛中是那只兔子,那么日本就是乌龟。当然日本公共外交也遭受质疑。2013年11月,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省(METI)成立了“酷日基金”(Cool Japan Fund)推进公共外交,而这一计划并不像K-Pop和“韩流”那样吸引眼球,也因此被质疑没有战略价值。

日本政府《2004年外交蓝皮书》第一次出现“公共外交”一词,此后日本政府开始使用流行文化推进公共外交。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数十年前就已开始如对外援助、文化外交、人才交流等软实力计划,因为二战后被限制发展硬实力,只能依靠软实力的提升重振国家。“日本海外合作志愿计划”(The Japan Overseas Cooperation Volunteer, JOCV)于1965年展开,至今已有2.5万名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志愿者赴发展中国家工作。日本文化外交的另一个基石是“日本交流和教学计划”(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JET)。日本基金会(Japan Foundation)成立于1972年,其目的在于协调日本文化外交和交流活动。到2005年,日本公共外交的两个支柱就是文化产品(Cool Japan)和文化外交(Japan Foundation)。尽管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数十年”,但其流行文化依然处于超强权地位。

但是日本的战争记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给日本的公共外交带来困难。安倍政府执政后恢复集体自卫权也加深了与东北亚国家的矛盾。此外,一些日本政治家拒绝承认日本二战时期犯下的罪行,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有损日本的形象。但正如美国战地记者爱德华•默罗所言,“真实是最好的宣传”,欲盖弥彰往往适得其反。日本领导人想要通过公共外交获得一种“文化优越感”,维持日本文化强国的地位,但却制造了很多敌人。正视历史、承认过错将熨平与中国、韩国的矛盾。2015年12月,日韩两国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一致是一个可喜的进展。

2. 推进公共外交的沟通工具、全球化和文化特点

日本公共外交的推进正面临缺乏合适沟通工具、全球化,以及内生文化特点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国际传播网络NHK(Nippon HosoKyokai)并不认为自己肩负公共外交的职责。日本正努力提升日本社会的全球化程度,但最终回到文化特质的角度发现,日本内生的自律文化使其难以有效融入全球沟通的进程。

如今,日本大约有13万外国留学生,其中近10万来自中国和韩国。让日本感到焦虑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超过日本,部分原因在于英语学习的差距。更糟的是,日本人天生就不喜欢公开演讲。如果将“全球化”比作一个人,那他必定言辞犀利,英语就是其人际沟通工具。

安倍政府上台后,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摩擦日盛,两国均想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国家叙事的竞争加剧。安倍政府的措施包括:

(1)巩固首相的权威形象。将首相确立为日本国家形象的象征,安倍的个人行为超越日本的官方公共外交。

(2)影响智库,提升其对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游说能力。

(3)向国内外日本学研究提供资助名额。

(4)2011年在首相办公室下设全球沟通办公室(Office of Global Communications, OCG)以应对危机问题的沟通宣传。

(5)注重媒体和公共关系。

(6)在全球建立“日本屋”(Japan House)以应对中韩两国的文化扩张。

安倍的公共外交措施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安倍倡导价值观外交将不可避免的刺激中国,安倍对日本媒体和公共关系的调整其影响尚难估计;第二,安倍“修宪”是一个国内公共关系的灾难,因为2/3的日本公众反对日本修宪,尽管当前非民主活动的溢出效应还未显现,但矛盾已然埋下。

三、 日本公共外交的路径选择

针对日本公共外交的现状和问题,扬长避短尤为必要。根据笔者在美国新闻署工作的经验,本文提出五条路径以期弥合“公共”与“外交”之间的矛盾,提升日本的国际形象,更好地向世界讲述日本的故事。

第一,在推进公共外交过程中应超越政治领袖的个体性。日本国家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并超越人的主体性。一个国家将其国家形象和能力过多地赋予政治领袖是不稳定的。

第二,在日本的教育领域推行沟通技能和公共外交的教育。2009年日本国民的平均TOEFL分数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名列倒数第一。日本需要推动其大学的全球化进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日本应重视“富布莱特计划”。

第三,公共外交的目标不应仅限于外国政府,还要包括外国公众。

第四,增加对外界的信息分享。世界对日本的认识还不够,日本应利用信息科技增加全球连通性和透明性。

第五,国家叙事和公共外交工具应有系统的增强。是时候超越Cool Japan的框架了,文化推广并不能为日本在大国舞台谋得一席之地。日本的故事和价值观是什么?Cool Japan计划的使命是争取世界对日本的同情,但情感是难以衡量的,不确定的。日本需要战略规划并培养自己的公共外交学者和实践者。

(程铭编译)

www.ifri.org/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japans_challenges_in_public_diplomacy_an_american_vision_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