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san Eziou,《摩洛哥世界新闻》,2016.4.15
中国自建国以来,就同阿拉伯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双方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保持了密切合作。许多外交观察家认为软实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历来奉行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和平发展原则,成功塑造了中国积极的正面形象,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文化因素也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阿文化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按照约瑟夫•奈的解释,文化相似性高往往能产生更高的吸引力,这就使得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发展关系拥有了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先天优势,而这一点或许连中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那么,这种文化相似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之一,它包括六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的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自身放纵与约束。受限于篇幅,这里只分析前两个维度。权力距离指某一社会中地位低的人对于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是衡量某一社会总体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
中国与阿拉伯都是高权力距离文化。儒教思想在中国影响甚深,它主张“礼”,即人之间的等级与距离,阿拉伯与伊斯兰文化中,也十分强调这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长辈在家庭与社会中所享有的至高地位。集体主义也是中阿之间的一大相同点。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是中阿文化的鲜明特征,这与美国等高举个人自由的国家则刚好相反。由于美国过于重视个人权利,因此经常批评中阿的人权问题,究其原因其实是没有看到不同文化差异的结果。
除此之外,面子文化也是中阿之间的相同因素,其结果就是中阿都倾向于采取和平的行动。这是因为,爆发冲突往往以为着“丢脸”,问题的解决又需要拉下面子才行,因此冲突与对峙都是中阿极力避免的。
(李锴华编译)
www.moroccoworldnews.com/2016/04/184323/the-chinese-foreign-policy-and-cultural-soft-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