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前沿 >> 公共外交前沿动态 >> 正文

海峡时报:中国用硬实力开展软外交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1-14 [来源]: [浏览次数]:

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部长尹永宽2014年12月27日在《海峡时报》上刊文称,回顾2014年可以发现,中国正试图重提70年前日本提出的口号:“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而中国并不一定会像当年日本那样落得惨败。随着多极化与权力的分散,国际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老牌霸主对新兴大国权力的抵制将增强相互间的紧张关系,破坏现存的全球秩序。这种情况在中美之间越发明显,也推动了中国制定自己的“门罗主义”:“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2013年11月,中国单方面宣布划定涵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ADIZ),给地区稳定造成冲击,这意味着中国立场的日趋强硬和维护海上利益的机制化。定期派遣海监船和渔业执法船在周边海域巡视,也引发了韩国与日本的抗议。美国则派遣两架B52轰炸机闯入“东海防空识别区”,以表达自己及其盟友的愤怒。

中日之间的紧张情绪一直蔓延到2014年年初,令外界担心可能爆发战争。而奥巴马4月到访东京宣称支持日本,也提升了外界对美国参战的忧虑。与此同时,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对于南中国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也日趋激烈。这些都证明中美冲突难以避免。然而不久,美国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俄国,因为普京正试图恢复冷战时期苏联的地缘政治格局。随着乌克兰亲欧力量的增长,俄国入侵并吞并克里米亚,支持东乌克兰的独立运动,以维护其地缘政治安全。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虽然中俄天然气协议的达成意味着两国关系的深化,但中国是以较低的价格从俄国得到天然气。这意味着,从长远来看,中国是把俄国当作自然资源丰富的附庸国,而不是一个平等的伙伴。

中美政策在朝鲜问题上找到了汇合点。中国对朝鲜核问题的鲜明立场,导致朝鲜与日本、俄国、韩国的接近。美国在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一系列危机中的应对,都显示了其自身的衰弱。中国正转向与美国共同领导世界秩序的利益合流。

实际上,7月中国从有争议的西沙群岛撤走石油平台,不再频繁地向钓鱼岛派遣海监船,对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也更加积极主动。中国魅力攻势的最重要内容是改善对日关系。“习奥会”达成期待已久的气候协议也将产生积极效果。

中国的硬实力外交日趋软化。中国向东南亚邻国提供慷慨的经济激励举措,削弱了他们联手对抗中国的意愿。实际上,在整个地区,北京已经从使用硬实力转向施展软外交,正在运用经济力量挑战西方主导的多边机构。尤其是,中国已决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一套新的发展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海上丝绸之路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此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决定向东盟国家提供200亿到265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如今,美国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政治也日益失灵,这就造成了全球权力真空。而中国正试图通过精明的外交和经济力量填补,这一切正从亚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