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前沿 >> 公共外交前沿动态 >> 正文

外媒:中国的非洲攻心战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2-22 [来源]: [浏览次数]:

Mark Varga10月16日在Foreign Policy杂志刊文提出,世界的目光已然投入到中国正在萌发的软实力上,看其如何平衡实现“和平崛起”和分担塑造世界秩序的责任这一两难境地,作者认为,答案可以从中国在非洲一系列的举措中找到。

由于需要安全可靠的原材料来源,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与非洲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倍,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许多人都认为这一行为几乎就是“支付薄外交”(check book diplomacy),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自身的海外基建、大宗采购。目前在非洲,有2000多家中国公司拥有固定资产,特别是在南非、赞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地。可以想见,在未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规模将更加庞大。

此外,在2013年11月,中国宣布计划到2025年向非洲投资至1万亿美元,为海外的国营资产打造一站式服务基地。但中国这种冷静和务实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侵犯了西方在非洲的利益,引发了不满。研究表明,西方国家与大陆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因为中国不仅希望在非洲获利,更希望赢取民心。

比如,地处亚丁湾的吉布提被称为“非洲之角”,自2000年起,一直是美国和欧盟用以反恐战备的桥头堡。然而,近年来中国收购了吉布提23.5%的港口份额,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备建设和战略防御协议。中国在吉布提的影响力不断上升,针对这种现象,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公开表示担忧。

此外,在最近的埃博拉疫情危机中,中国采取了十分积极的行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开承诺,向三个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提供价值约4100万美元的食品和医疗援助。这显示出中国开始灵活地运用其软实力,并开始逐渐担负大国责任。

当然,也有人辛辣地质疑,中国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而是因为在这些受灾地区,中国有着庞大的利益牵连——在几内亚,中国三峡总公司投资建设4.46亿美元的水电站,在塞拉利昂的投资预计则将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只是在现实主义政治外面披了一层软实力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