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名家访谈 >> 正文

傅莹:为什么公共外交那么重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9-11 [来源]: [浏览次数]:

——在公共外交国际论坛(2010)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

应邀出席这个论坛很荣幸也很忐忑,总想不好讲些什么。在座的有那么多老领导、老同事,还有我的老师梅仁毅先生,很有压力。

年初回国后,认识到国内对公共外交的研究和探讨很深入,虽然公共外交和软实力建设等对中国都是新的概念,但是,随着中国进入国际化的快车道,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企业、学界的层面,大家都有开展公共外交和加强软实力建设的紧迫感。

确实,进入21世纪,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界普遍认为,这与全球化时代的基本趋势有很大的关系:一是各国之间利益交融,依存度高,选择硬实力的代价很大:二是各种国际规范和公众关注形成对采用硬实力的严格监督;三是军事行动的负效果促使西方社会深刻反思。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失去那么多生命,花费那么多钱,结果又如何?今天碰巧又是“9•11”周年纪念日。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各国在动用武力上也许会更加慎重,不仅现存强国如此,未来新兴的强国难以仅仅依靠硬实力崛起.21世纪的新生强国应该也必然是软实力大国。

回顾历史,世界列强的权力来源是不断演进的。从16到17世纪,西班牙、荷兰都是依靠海上的力量走向强盛。18世纪的法国也靠打仗,但是文化时尚、公共管理等软实力因素开始出现。19世纪的英国仍然依靠炮舰,但是在政治、金融等规范方面软实力的作用增强了。20世纪美国依靠军事、经济、科技 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取得优势,同时,美式价值、文化教育、国际制度等软实力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上升,是否可以说美国是第一个综合使用硬软实力的强国?

而中国走向大国道路,应该是与软实力建设同步的强国之路,应该更加注重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纪,唯此方能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从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而到争取一个合作的外部环境,并且在我们力所能及之处,防止进入一个新的冲突的世纪,致力于开创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合作的世纪。回望大国演进,软实力须以硬实力为基础,但是硬实力不必然形成软实力,在硬软实力的 转换过程中,公共外交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从我在国外的体会看,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是有限的,看法片面,总是在高估和低估中国之间徘徊,看到中国成功的地方就想到“中国威胁”,看到中国的问题又担心“中国崩溃”。外部尤其西方人对我们缺乏了解的原因很多,比较突出的有:

一是在海外反映现代中国的文化产品相对较少,我们出口电视机,但是那些电视上播放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很少,进口的电影、书籍与出口不成比例,中国新闻交换出去的不多。因此境外普通公众不能经常获取第一手的中国信息。

二是我们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由于冷战的因素,他们的公众对我们的制度缺乏理解和认同。

三是我们的公共外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更全面地树立中国正面形象、如何更有效地把丰富的软实力资源转化为真正的影响力,是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公共外交是我外交工作今后重要开拓方向,首次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外交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加强了机制体制创新,部内成立公共外交办公室,部外建立公共外交协调机制。驻外使领馆也更加主动做公共外交工作。

当然,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从工作对象看,我们与西方政界、经济界打交道很多也有效,比较而言我们与媒体和公众打交道的经验少些,需要对一般民众,非政府组织,尤其对年轻一代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如何加强公共外交?国内这方面出了不少书和刊物,政协外委会还出版了公共外交通讯,里面有许多好的思想和建议。当然,中国公共外交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思想的认识需要过程,能力建设需要过程,形成综合有效的全面行动更需要一个过程。

公共外交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坦诚的自我介绍,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就好。

我最近又去了上海世博会,每次都有新体会。世博园高峰60万人,包括餐饮和洗手间等基本生活要求,都经过科学计算,保证了安全和秩序,是少有的大型人流有效管理的典范。欧洲人很感叹说,你们中国怎么组织得那么好。他们去贵州农村参观,看到农户虽然还很贫穷,但是衣食无忧,稻田大大小小都耕种有序,也 很感慨。最近接待欧洲代表团很多,都说亲眼看到的中国与以往听的和想象的完全不同。他们承认中国的事情有其合理之处,中国应对挑战也是认真的。

但是我想的是,为什么只有到中国看的人才知道中国之美好、政策和制度之成功,也才能理解我们面对的挑战之艰巨、努力之不易?我们总不能把世界上那50多亿人都请到中国来看,才能让人都了解中国吧?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介绍中国,讲日常的中国人和中国事。最近看关于中国问题的《七个怎么看》这本书,谈到中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时,介绍了历史、地域和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讲得很坦率和透彻。这确实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第二个问题是应急,这是公共外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每当发生大事,涉及国家、企业或者什么个人的事情,应该马上有自己的声音。对于一些错误的、歪曲的、谬误的东西,不去澄清,即便不出现炒作,负面印象也会形成,积累起来就会伤及形象。

这方面一个难点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两个公众,中国的公众和国外的公众,有时两方面的期待和看法不一定一致,需要都考虑到。不好把握的是面对公众中有时出现的情绪性倾向,当然,国内公众的主流方向是理智和大度,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内公共外交的努力方向。

第三是公共外交能力建设。例如应对媒体,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有的,感觉这是一个专门学问,这种能力不是可以与生俱来,也不是掌 握了外语和政策知识就能做好的,需要学习和培训。比如说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与什么样的公众群体交流,如何借助尖锐的问题去传递自己的信息等。北京外国 语大学聘请了英国老师开启培训项目,不少参加的人都觉得很有收获,希望这个项目能越做越好,也希望继续得到国家的支持。

当然,能力建设是一个积累过程,中国国际形象和面对的问题是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我也很高兴看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对公共外交进行系统研究。今天的论坛荟萃了公共外交领域的精英,相信大家的真如灼见能为我们国家的公共外交做出贡献。

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